十一年,一个轮回的时间刻度
十一年,一段跨越山海的深情
在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东农人与“红色昌都”
共约一场青春与高原的双向奔赴
十一载春秋:跨越山河的教育接力
自2015年首次踏上西藏昌都的土地,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西藏昌都服务队已经在这片雪域高原上坚守了十一个春秋。作为首批向西藏昌都派遣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的高校之一,十一年来,46名东农学子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历经三天两夜的车程,跨越4000多公里,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脉,奔赴藏东高原昌都市,用知识和爱心点亮一批又一批高原学子的梦想。









2015-2025年西藏昌都服务队合影
三尺讲台:跨越学科的教学挑战
在昌都市第二高级中学,志愿者们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每人平均教授3个班级的课程,还要跨学科、跨学年教学——数学老师可能同时教物理,英语老师也可能承担历史课教学。克服了高原反应、饮食差异和极端气候等困难,志愿者个人每周承担课时量最多达36节,累计授课超过4.7万课时,教学层次覆盖了初高中六个年级,共教授文理重点班、平行班、第二课堂班180余个班级,教授学生9960余名,每人听评课达40余次、批改作业500余次,所带班级成绩均在全校名列前茅,多名学生考入内地西藏班和重点大学。






幕后耕耘:志愿者们的“守护”日志
在承担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从教务排课到学籍管理,从活动策划到物资协调,志愿者们的身影活跃在校园各个角落。十一年来,志愿者们兼职承担团委、教务处、政教处等多个科室的行政工作,参与西藏自治区高考、中考等大型考试的考务、监考工作,组织参加春秋季运动会、校园体育文化节等大型汇演活动主持工作,助力校园卫生检查等校务工作,为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和有序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成为了教育教学工作背后最可靠的支撑力量。




一百三十二次月圆:微光成炬的志愿长征
志愿者们先后组织开展了“昌都是我家 整洁靠大家”卫生整治、“月圆中秋特校情 阳光周末志愿行”——中秋节关爱特校学生、“冬天里的一双鞋”“温暖衣冬”捐赠棉衣棉鞋、“筑梦观影”“关爱留守儿童,让爱扬帆起航”“一城一名悦中国”——关爱昌都地区贫困农牧民子女行动志愿服务活动,联合昌都团市委、哈工大研支团组织昌都市第二高级中学、昌都市第四高级中学的青少年开展“铭记光辉岁月 共续红色征程”青少年寻根之旅暨主题团日活动等各类系列活动150余次,加强昌都青少年“五史”宣传教育,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活动被中国青年网所报道。东北农业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昌都服务队,获评“2019年西藏自治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三千九百个日夜:共绘民族团结的“同心圆”
支教从来不只是知识的单向传递,更是心与心的真诚共鸣。志愿者们深入学生家庭,了解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十一年来,累计家访500余次,足迹遍布80余个县区、乡镇。一次次家访经历,使支教工作的奉献和感动具象化,心理疏导、困难帮扶、倾情陪伴......家长们不谙汉语,却紧紧握住老师们的手,眼中泪光闪烁。此刻,支教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它已远超了“教孩子读书”,而是一场“双向滋养、推动公平”的实践,是偏远地区家庭希望之所系。


在昌都二高的教室里,摆放着一个特殊的“心愿箱”,里面被学生写给老师的小纸条填得满满当当,每一张都藏着高原学子的心里话。
“老师,谢谢您让我知道了东北农业大学,
以后我也要考这所大学!”
“老师,您教我唱的英文歌我还会唱呢!”
“老师,您下次什么时候再回来看我们?”

截至目前,已有2名来自西藏昌都第二高级中学的毕业生考入东北农业大学。来自雪域高原的莘莘学子,在北疆校园中继续追寻梦想,书写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动人篇章。这段跨越东西的教育接力,不仅照亮了个体前途,更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注入了蓬勃而温暖的青春力量。
2025年,正值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发出贺电,指出“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作为这一历史进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东农研支团深感自豪。






未来,东农研支团将继续立足新时代,积极融入西藏教育现代化进程,不仅深度参与学校课程改革与教师培训,更将先进教育理念与高原实际相结合,以实际行动助力西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昌都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东农智慧!
十一年风雨兼程,十一年春华秋实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用十一年的坚守
诠释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东农精神
融入了“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援藏精神
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根向下扎,花向阳开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新起点上
东农研支团将继续坚守雪域高原
用知识和爱心浇灌格桑花开
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贡献青春力量!
青春无悔,支教有情
十一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东农研支团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