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晨是东北农业大学应用生物专业18届毕业生,毕业后她创办了黑龙江沃宝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专利授权与委托生产的方式,创立了自己的微生物菌剂肥品牌“沃施宝”。在此次疫情期间,她带领企业返乡成员开展调研,了解、梳理基层农户肥料等备耕物资需求,迅速调配公司在嫩江县和建三江垦区仓库储备的产品,针对专业合作社和零散农户的不同需求,以专车、物流配送和返乡成员“捎货”等不同发货方式,向省内18个乡镇、自然村的合作社和农民“零利润”销售“沃施宝”微生物菌剂近300吨,保障了近500户农民,6万余亩耕地的春耕备产肥料需求。
据了解,疫情期间,很多东北农业大学师生都像刘晓晨一样,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资源优势,帮助基层农户保物资、找销路、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用创新创业的青春力量助农战“疫”增收。
说起近期业务进展刘晓晨特别的兴奋,“公司这批储备肥‘零利润’销售,不用任何的代理商、经销商,通过微信公众号直接对接农民,团队成员家在农村的,各个村屯,每家每户,不管是一袋两袋,还是一吨两吨,我们都卖成本价,大货、小货、皮卡车,手递手的捎给老乡也要把肥送到农民手里去,保证农民春耕用得上肥料。我觉得这是90后的责任与担当!”
其实,疫情初期,刘晓晨十分担心公司生存问题。“好在学校一直在关注着我们,对我们反馈的需求和困难都有及时帮扶措施,并协助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刘晓晨告诉记者,公司利用之前在学校“梦想小镇”的平台招募的近百人的家在农村的产品推广团队,开展返乡调研,掌握农民的实际需求和困难,把解决农民困难和产品推广融合在一起,让公司生存并发展下去。“这个思路和整套方案都是学校创新创业中心的老师帮助我们形成的,还帮我们联系专车和物流配送的业务洽谈,为我们撰写、出具各种证明材料,使我们能够享受国家和省里对中小企业的帮扶政策实现产品和需求的对接。”
创业在乡村东农的师生,不仅助力农民把地种好,还想法设法帮农民把农产品卖好。
“春社三友”是东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19级在读硕士生代首寒与经济管理学院杨雪、黄芳老师共同创办企业旗下的绿色农产品品牌,长期与通河县乌鸦泡镇的一家水稻合作社合作开展绿色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活动。
受疫情影响,原来的一些客户取消了采购计划,合作社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如果不能尽快的清理库存,合作社的春耕环节会受影响。
“疫情给合作社和农户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我们主要负责品牌推广和销售,业务虽然无法展开,却没有资金压力。但看着合作社面临困难,我们非常的揪心,觉得在这个时候应该有所作为。”代首寒告诉记者,他心中有了帮助他们做线上销售的念头。年后两位老师召集团队开了几次视频会,大家认为直播电商模式是解决滞销,快速回笼资金,摆脱危机的最有效的途径。
但合作社当时却觉得这件事不靠谱,“你们都不是‘网红’,也没有‘直播带货’经验,能做好吗?”这个质疑让团队难以开展帮扶活动。
东农这时帮了这个创业团队一把。原来,东农一直在跟踪了解大学生创业团队的需求,负责“梦想小镇”入驻团队孵化指导服务的老师和代首寒聊了好几天,了解团队需求。随后,学校为团队提供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帮助。
“学校创新创业中心为我们对接了专业机构,指导我们梳理了“融媒体平台+短视频推广+直播电商”的运营模式和方案,协助我们完成了‘东农师生乡行记’的抖音、快手认证服务。”,代首寒说,“在“梦想小镇”基地的帮扶下,他们团队迅速开启了“网红模式”。
截止4月底,代首寒与两位老师运用“直播电商”模式,帮助合作社完成了近10万元的大米销售订单,并联系到北京“天下秀”助农项目,为合作社做了产品推广,帮助合作社回笼资金,摆脱危机。
如今,代首寒仍在带领着团队为下一步的“直播带货”业务努力奔走。他说,“疫情催生了新业态,数字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我们要为农民准备更多更好的小视频脚本,让直播电商成为农民致富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