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为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第二届中俄博览会召开之际,为促进中俄两国青年学生的沟通往来,使中俄青年能铭记历史、传承友谊、缅怀先烈、携手未来,我校与太平洋国立大学、远东国立技术水产大学、布拉戈维申斯克师范大学三所俄罗斯高校联合承办了“中俄大学生红色记忆营”。10月11日-17日两国大学生将遍访哈尔滨、长春、沈阳三地,开展参观、祭扫、民俗交流、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来缅怀历史、展望未来。
10月11日上午,学校组织两国大学生到黑龙江省博物馆参观。下午,两国大学生在学校举行了民俗交流活动,共同参加太极拳、跳竹竿、写书法、品茶道、包饺子等文化活动。
10月12日,我校及俄罗斯高校37名大学生共同向苏军烈士纪念碑献花,并在纪念碑前交流二战历史,共同缅怀革命先烈。
10月13日晚,“青春与友谊同行——传承友谊 携手未来”中俄大学生红色记忆营开营晚会在我校音乐厅举行。教育部国际司欧亚处处长、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中方秘书处办公室主任李海,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赵琳,大学联盟俄方主席、太平洋国立大学校长伊万琴科、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中俄双方成员高校代表,我校校长包军,党委副书记胡国良、副校长郭翔宇等领导出席晚会,千余名师生代表观看了文艺演出。
包军、伊万琴科、李海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包军代表学校欢迎国外来宾,肯定了中俄大学生间的深厚友谊,展望了未来中俄大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并对参加开营式的演职人员表示慰问。伊万琴科表达了对我校的感谢,希望加强两国交流、共同铭记历史、巩固友谊桥梁。李海指出中俄大学生红色记忆营对中俄两国青年学生相互了解、友好往来起到了积极作用,希望中俄两国友谊长存,并宣布中俄大学生红色记忆营开营。晚会在我校带来的开场舞蹈《扎西德勒》中拉开序幕,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的《母亲之歌》,远东国立技术水产大学的舞蹈《士兵之歌》,太平洋国立大学的舞蹈《红腹灰雀》,东北林业大学武术表演《群英荟萃》等节目将演出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整场晚会从“难忘岁月”、“友谊长存”、“和平梦想”三个篇章展现了中俄之间深厚的友谊,表达了缅怀先烈的情感和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
10月14-16日,俄罗斯来访学生来到长春市和沈阳市,先后祭扫、参观了人民广场苏军纪念碑、北陵公园苏军纪念碑,并与长春大学、辽宁大学的同学进行交流联谊。17日,俄罗斯学生将返回哈尔滨,中俄大学生红色记忆营结束。
据悉,作为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中方主席单位和中方秘书处单位,我校承办了此次“中俄大学生红色记忆营”,期间我校国际文化教育学院与校团委通力配合,积极筹备参观、文化交流、文艺演出等各项活动,为筹备开营晚会,校团委新购置了舞蹈服装及表演道具。校团委书记于兴业多次到学生排练现场查看节目排练情况并做动员讲话。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指导老师吕秀霞、舞蹈团指导老师马福波以及民乐团指导老师王守宽,利用晚上及周末假日,从前期的节目编排到后期的细节规范再到彩排演出,均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汗水。大学生艺术团的成员来自全校各个学院,没有艺术专业功底,完全凭借指导老师的辛勤指导、个人的喜爱和全心投入的热情去对待每一个节目的排练。为了更好的展示东农学子的形象,艺术团指导老师及同学们甚至放弃了中秋和国庆假日的休息进行紧张排练,为将俄文歌曲《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战场上》演绎好,合唱团还多次邀请俄语专业的老师为同学们矫正发音。历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与辛苦排练,我校大学生艺术团最终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风貌,圆满完成了晚会演出任务,充分展示了东农学子的素养和形象,为促进中俄两国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中俄大学生红色记忆营”的顺利举行打下基础。
另悉,此次活动作为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和第二届中俄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承载着教育部国际司、黑龙江省教育厅对中俄大学联盟的期望,是对东北三省高校学生精神面貌及中华文化的良好展示,是对中方高校国际形象的宣传。中俄两国青年学生通过活动互相交流、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推动了中俄交流事业的发展,为两国间的战略合作、友谊传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供稿/国际交流学院、校团委 摄影/新闻中心记者站:高冕、严程棋、隋依璇、王桐、戴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