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他们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策动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策划成立由其直接控制的傀儡政权,全面在华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激起北平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
(学生示威游行队伍从新华门出发)
1935年12月9日,已近寒冬的北平城内,数千名大中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他们沿途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防共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掀起全国抗日救亡的新高潮。12月9日上午,广大爱国学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游行的人群中,清华大学社会系大四女生陆璀被推选出来,她站在同学递来的木凳上,手中紧握硬纸壳做的话筒,大声疾呼。多年后她曾回忆当时心中所想:只要能把大众唤醒,中国就不会灭亡。
(清华大学社会系大四女生陆璀在西直门外向学生和附近群众讲话)
“一二·九”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很快传遍了国内外。中共北平市临时工委、北平市学联及时总结,对下一步行动进行部署。12月11日,全市各大中学校学生联合起来罢课。国民党当局对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极为恐慌,下令严禁学生的爱国行为,还派军警封锁一些重点学校。中共北平临时工委获知国民党当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决定在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从11日开始,天津、保定、太原、杭州、上海、武汉、成都、重庆、广州等大中城市先后爆发学生的爱国行动。于此,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爱国运动发展到全国)
一二九运动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爱国运动,它促进了全民族抗战的爆发,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发展。一二九运动的意义在于,它唤醒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日斗志,使得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同时,一二九运动也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影响力,使得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一二九运动主张精神解放,鼓励人们突破传统观念和束缚,追求真理和自由。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习一二九运动中爱国青年们民主、爱国、科学、进步的思想,坚强拥护党的领导,自强不息,强我强国,独立思考,不为世俗洪流所裹挟,把自身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铁肩担使命,青春铸未来。